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24新高考写作押题预测(一)

时间:2024-05-30 14:35:08作者:会知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中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时代背景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要求: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致知在格物。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作文题目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侧重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引语,目的是引出经典语句的意义和价值,即“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和“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让考生辨析其现实意义。一部分是材料最后的五则经典名句,要求考生理解名句的意思,任选其一阐述认识和思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人要想担负使命,就必须有坚毅宏大的品格,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就必须要“弘毅”。青年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青年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很长的路,所以,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要求我们不能把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也不能把自己喜欢、信仰和追求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能够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多为对方着想,能够推己及人。人际关系如此,国际关系亦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要看他是否识人。凡盛世伟业,其开国之君无不在“知人善用”上下足功夫。汉唐盛世,刘邦和李世民均是识人和用人的高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以,团队乃至企业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自知者明”就是说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板,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韩信能建不世之功,却无自知之明,狂妄自负,最终落得个名败身死的下场,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成功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启示当代青年要处理好理想与实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踏实奋斗,才能功不唐捐。

“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归纳或探究事物的本相和彼此关系,从而引导开启自己的智慧,获得更深层的领悟。当代青年对待真理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探索真理的精神,要能够处理好真知与实践的关系,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写作时,需要把经典语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写出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文章最好能写成议论文。比如,考生可以由名言引题,如所选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阐释名言的意思,接着论述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必要性。然后体悟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代的价值,最后发出呼吁,收束全篇。

【参考立意】

(1)以弘毅之心,铸青春本色。

(2)慧眼观人,明眸自知。

(3)弘毅自强,任重道远。

(4)学习穷究物理,成长方可久远。

(5)量变要质变,积累不可断。

【优秀范文】

赓续“弘毅”精神,奏响新时代的奋进乐章

每当翻阅那些科研尖兵、杰出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的光辉事迹,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那种心怀天下、担当道义、矢志不渝、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爱国者的精神风貌,总是时代的鲜明印记。自古以来,无数知识分子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站在时代的前沿,洞察古今之变,发出思想的先声,为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贡献了无尽的力量。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班马”“李杜”的文坛巨匠;从严复、林纾的近代先驱,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李保国等现代科技精英,他们或皓首穷经、寄身翰墨,或潜心钻研、探求真理,或披荆斩棘、开拓新局。他们的博学笃行、求真务实,不仅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当代青年肩负着新的使命与期望。我们唯有秉承“士以弘道”的崇高追求,激发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才华,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风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经济竞争的核心挑战、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我们需要有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勇气,有“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魄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天地。

“种子专家”钟扬在青藏高原坚守16年,用辛勤的汗水为未来留下了宝贵的种子;“高铁二等座院士”刘先林年近八旬依然奋斗不息,他的身影是科研工作者的楷模。在求知与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心怀理想、肩负重任的我们,更需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正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所言,当时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他们依然用算盘进行了海量的复杂运算。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求实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中必须坚守的。面对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和科研设施的日益完善,我们更应当摒弃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真正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让我们赓续“弘道”的追求与“弘毅”的精神,以深厚的学识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引领风气。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奏响属于我们的奋进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