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三)

时间:2024-05-24 11:40:58作者:会知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很多人说话喜欢给自己的话找“靠山”。开口总是“自古以来”“某名人曾经说过”“某某里有一句话说”“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等,甚至写文章也是这样。对此,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自我言说的力量:摆脱“靠山”的束缚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许多人说话总喜欢寻找“靠山”。他们开口闭口便是“自古以来”“某名人曾经说过”“某某里有一句话说”“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等。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在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表达方式。这种现象究竟是好是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引用“靠山”是有其合理性的。在学术研究和写作中,引用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建立理论框架,为我们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引用“靠山”也许只是为了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使自己的观点更易于被人接受。然而,如果过度依赖“靠山”,甚至在不需要的情况下也频繁引用,那就值得我们警惕了。

过度依赖“靠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它会导致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依赖前人的观点和思想,而不愿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得僵化,我们的创造力也会逐渐消失。其次,过度依赖“靠山”也会使我们的交流变得低效。当我们用“靠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其实是在暗示对方: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是某某名人、某某书中所说的。然而,这种暗示往往并不能真正说服对方,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感。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摆脱“靠山”的束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摒弃前人的思想,而是要我们在引用“靠山”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们应该学会用逻辑和理性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搬用“靠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自我言说的力量,才能真正让自己的观点被他人接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如何在这个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各种“靠山”所左右,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需要有自我言说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保持自我,才能真正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为您推荐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一)

人才有全才和专才之分。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

2024-05-24 11:40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二)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二)

2024-05-24 11:40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四)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四)

2024-05-24 11:40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优秀范文

文人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眼光不同,外物有异,结果迥然……

2024-05-24 11:40

2024高考阅卷:不到30秒,看一篇作文,阅卷老师重点看什么?

在中高考的作文阅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30秒。有些省份为了防止阅卷过快,设置了每篇作文出卷的时间间隔,但实际上,真正阅读的时间仍然是几十秒。也就是说,不到一分钟你的600-800字的作文就被老师打上了一类文(50以上)、二类文(40到50)、三类文(39以下)的标签。

2024-05-06 22:15

2024高考作文试题预测:素丝染纯色,成就第一流

2024高考作文押题:素丝染纯色,成就第一流

2024-03-02 22:2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