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时间:2024-05-17 18:51:48作者:会知网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然后从农村地区的实际学情、学校内部管理考核评价、农村地区条件限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一、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现状

(一)缺乏系统完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这种滞后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大多数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同城市优秀教师普遍存在这较大差距,而且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上存在明显不足。

其次,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学科背景的具体划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师范生”,其学科培养方向侧重于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对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知之甚少,甚至完全缺乏,这也是其心理健康知识匮乏根源的真正所在。

另外,农村地区财政资源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资金财政支持,部分农村学校针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停在表面,似有实无,形式主义,忽视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由于农村小学生在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也加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在这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足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地区生源流失状况逐年上升,这造成有些地区老师数量大于学生的反常现象,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出现无生可招的现实状况。据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从事教师职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农村小学教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上升,且大部分优秀教师师源流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及各省市区,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总体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农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身兼班主任,日常工作繁忙且繁琐,当出现心理问题时,缺乏应对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手段,甚至出现“患病不知”的心理误区。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抑郁消沉、失眠多梦、易怒焦虑等心理问题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在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足。长此以往,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干预,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健康状况和教学质量。

(三)对正常的心理健康问题规避曲解

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时,人们无法及时辨别自身或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虽然能够辨别出自身或他人的心理问题,但碍于心理疾病污名和较低的求助效能感,不敢主动及时地寻求专业帮助。

当农村教师出现正常的心理健康问题时,部分教师会觉得这是近期工作压力大、身体状况差等因素所导致的,把这种正常的心理问题当作短暂性的情绪抑郁所对待,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部分教师会采用传统的“内部消化”缓解或者向家人、朋友、同事倾诉自己存在的所谓问题,较少向专业心理人员寻求帮助。究其原因,在于担心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反而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一方面使别人对自己产生歧视,被用有色眼睛看待自己。另一方面,在于担心对自己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换言之,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混淆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界限,错误的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正常心理问题当作精神疾病,不愿也不敢寻求专业帮助,加剧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