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会知网—教育招生考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以高水平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时间:2024-05-24 16:42:52作者:会知网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进农村的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基层党建,通过基层党建实现组织振兴,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对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乡村振兴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一、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优秀传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实地考察湖南农村等地,实事求是分析国情民情,形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多篇调查报告,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农民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农村。大革命失败后,为进一步发动和组织农民,实现对农民的领导,我们党在农村地区创立党支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分析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实施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生存的同时使其翻身解放,从而也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改革,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村新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与此同时,为摧毁农村传统社会赖以生存的制度根基与打破乡土社会的内生秩序,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农村党组织覆盖率在1949年是33.5% ,而到1957年已经上升到99.9% ,农村党组织的设置随着组织覆盖率的提升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体制成功废除,邓小平对农民的重要作用给予积极肯定的同时,指出:“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凝聚了农民智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民的信心。农业税的废止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关系方针,充分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适时实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各级党组织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党中央更是颁布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村党支部,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纵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农民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党建引领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和组织功能,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能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一)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本强则茂,基壮则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严密的组织体系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坚强有力、全面过硬的鲜明特征。织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就要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新领域,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组织形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农民合作组织、农村企业以及形式多样的社会组织涌现;农民的人员构成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中既有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也有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户,还有进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农村的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这些情况的变化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各类组织的统筹协调,平衡处理好各种人员之间的利益诉求,从而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夯实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把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夯实”“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指明了群众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我们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接触最紧密、交流最广泛。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行动者,是宣传教育群众的实施者,是组织凝聚群众的实践者。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石。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基层党组织都坚强有力量了,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住房、就业、教育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增强基层党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基层党建为推进乡村治理夯实基础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更需要保护和激活乡村治理的主体协同能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对乡村治理做出的重要要求。

乡村治理事关国家治理,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战斗堡垒。只有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乡村治理才会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因此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根据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实际和乡村治理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通过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终端,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把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国家与社会、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合作共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三、农村基层党建当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一)缺乏专业型人才队伍

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秀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乡村人才支撑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一是总体数量不足。现有农村实用人才数量有限,与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结构需要优化。在农村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另外,创业型人才与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也匮乏,导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跟不上,农业生产附加值低。三是管理松散,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农村人才种类繁多,造成多头管理,除农业部门和人事部门经常性开展一些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之外,其他部门对农村人才培育较少,部分农村人才的思想观念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发挥不够。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后备不足。一些农村人才致富后到城镇发展,有的到发达地区创业,学校毕业生和学有所长的复员退伍军人也不太愿意在农村创业,外出务工较多。特别是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农村人才向城区流动较多,致使农村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8]

(二)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村干部把发展集体经济等同于“上项目、找贷款、办企业”,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立足现有的土地、产业、资源等优势求发展。有的村干部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缺少时间、精力用于集体经济发展。

第二,扶持政策不到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此外,各地对扶持政策的执行也不一致,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指导,起不到应有的扶持作用,不能引领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发展手段不到位。一是受限于交通、环境、区位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村没有明显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少底子薄,依靠出租集体荒沟、荒坝、荒林、荒地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窄。同时,村集体经营的项目存在数量少、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经营。

(三)资金要素来源单一,支撑力不足

首先,财政支持有缺口。乡村振兴建设资金需求量极大。虽然国家每年给予农业农村巨大资金支持,但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会逐渐稀释对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所以,虽然对“三农”领域投入不断增加,但财政支持缺口较大的情况依然存在。财政投入并不是“赋予”和福利分配,而是为村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乡村建设中,大到道路、公共厕所、雨污分流项目,小到垃圾桶、路灯等村容环境改造工程,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依赖财政资金的投入。而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实现产业振兴、有效治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伴随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就会出现财政资金支持不足而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

第二,社会资本需有序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丰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信任、规范和网络机制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的实现。早在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就专门提出要“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而目前社会资本仍存在不愿意投入农村的情况。

第三,金融资本在乡村振兴服务中的难题。在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但许多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庄,却难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成为村庄发展的主要瓶颈。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需求迫切,却常常由于申请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一些村庄已经实现了整村授信,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村民贷不了款。

第四,农民群体不敢投。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财政、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群体也可以将自身拥有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助力村庄发展。而“没有钱,没能力,没动力”成为阻碍农民群体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因素。

(四)未能全面激发农民群体的内生动力

在中国乡村发展实践中,价值层面“内生取向”与行动层面“外生取向”的张力长期存在,外生发展抑制内生发展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脱贫攻坚时期,各级政府在秉持“造血式扶贫”价值理念,强调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的同时,具体实践却主要是由中国行政体制自上而下推动,其驱动通常是外生的。虽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但脱贫地区的内生问题仍然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

四、要发挥好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

首先,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一要完善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育机制。统筹协调,培育各类人才。二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三要厚植人才发展生态。发展基层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构建全覆盖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开设“优秀乡村人才风采”等专栏,营造全社会尊重乡村人才的浓厚氛围。四要坚持政策引导,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专家、专业人才、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出台生活补贴、职称优先评定等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扶持奖励;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层兼职,促进人才有序向乡村振兴一线流通。五要建强服务阵地,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内生动力,留住更多人才。

第二,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强化队伍建设,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选拔经营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乡村能人,进一步优化干部结构,增强干部活力;加大扶持力度,要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帮扶重点,认真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从资金、项目、人才、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用好财政部门安排的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探索发展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第三,要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人翁地位和创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农民的自主性,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主要是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需要我们努力加以克服。聚焦于内生发展模式实践,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理念,处理好内生发展和外部资源引入的关系,形成一种内发与外发相联动的发展格局。

(作者:程文豪,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晓丽.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构成要素与实践进路[J].攀登,2023.42(02):96-102.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C]//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0蓝皮书.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2020:16.DOI:10.26914/c.cnkihy.2020.062596.

[3] 张新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J].党建研究,2020(07):59-61.

[4] 李冠鹏.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J].智库时代,2019(46):13+25.

[5] 袁振龙.把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夯实[J].理论导报,2020(04):52-53.

[6] 朱国南. 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N]. 西江日报,2022-03-14(005).DOI:10.28877/n.cnki.nxjbr.2022.000581.

[7] 张志红.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23(26):9-12.

[8] 吴梅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J].学习时报,2022-05-04

[9] 田毅鹏. 发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4-27(002).DOI:10.28131/n.cnki.ncshk.2023.001719.

[10] 程博.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法官镇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34-137.